《向阳的日子》:如静水流深,这片里有上世纪美如画的生活
2018-10-18 17:11:04
  • 0
  • 0
  • 0
  • 0

《向阳的日子》乍一听感觉不起眼,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导演就像拿着油画画棒,一笔笔给小向阳涂出了湛蓝的天空,又亲手波墨水毁了它。颜色有多绚丽,急转直下的压抑感就有多浓烈。

 

在我的构想里,《向阳的日子》会是没什么剧情量的文艺片,然而事实上,它正是靠剧情和摄像牢牢抓住了我。一言以蔽之,《向阳的日子》在探讨的是原生家庭对子女陪伴的问题。

 

小向阳在出场时就处境为难,妈妈、奶奶都不在了,他不得不和爸爸的新家庭一起生活。当后妈,注定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从电影一开始后妈彭慧娟就没给向阳好眼色看。向阳封闭、叛逆,后妈不给饭吃,他就去偷。后来和爸爸一起抓鱼、画画、洗澡、吃冰棍、骑自行车,生活虽然贫穷却也惬意,向阳的世界里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他开始信任父亲、依赖父亲,父亲成了他和这个世界的唯一联系,可一家三只狼崽子决定了父亲一年到头都要为食物忙碌。

 

电影如静水流深,从时不时的向阳视角里可以解读出孩子对孤立无援的生活的反抗,对幸福不可触及的向往,这其间混含着一个孩子对自尊、独立、被关心、被爱的需求。导演张罗平是敏感的,他捕捉到了一个孩子的全部心事。

 

《向阳的日子》的时代背景处于上世纪70、80年代,电影的年代感做的很足,却没有陈旧感,从家中陈设到服装风格都还原了时代特色。自行车、大澡堂、冰棍箱子、拖拉机、爆米花机、开水壶、墨水瓶,一块九买到的两斤肉,墙壁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铅笔盒里的弹珠,随意一个小细节都能轻松把人拽回那个年代。

 

导演说:“大家在大银幕上吃惯了的大鱼大肉,偶尔来点青菜素汤洗洗肠胃也挺好的。”说得没错,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都不写实了,在某些偶像剧里普通白领也开得起超跑,背得起最新季的名牌包包,他们不食人间烟火,爱情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在《向阳的日子》里,一切都含蓄而细腻。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景都是只能用眼睛看到而无法复制的,而看《向阳的日子》的乐趣正在于此。我没去过内蒙古大草原,却在电影里见到了草原上大片的红霞、湖泊的涟漪和湖面清晨的雾气。如果可以,我甚至想即刻飞到内蒙古去感受微风拂面、山峦流动。

 

好的摄影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明明拍的是农村故事,却没有农村的粗粝感,反而肆意、浪漫、温柔、富于诗意,又沁人心脾。看得出来导演和摄影对电影的审美定位很默契,摄影极擅打光,对暖色调和冷色调把控自如,而导演则是对画面有境界上的要求,一来电影的选景、构图、光影、还有运镜方式要壮美而梦幻,二来每一帧画面都要带着人物心境的表达。就像在电影开头奶奶离世时和电影结尾父亲离开时,向阳都站在湖边,冷蓝色调,雾气蒙蒙,湖水形成倒影,意味着向阳迷茫未知的心境。

 

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向阳像个野孩子一样在麦田里追着微风奔跑,也可以看到张恒远在向日葵的花海里告白。当然,“世上美景千千万,下笔就在一瞬间”,这本来就是一部像油画一样美的电影作品。

 

    看到最后,我奇了怪了。当初看片名的时候那句“向阳的日子”给人一种“菊次郎的夏天”的温暖感,结果向阳在绝望的三重叠加中,电影戛然而止。不过这样也好,在生活碎片一点点缓慢而又不刻意的累积中,情感一点点的水到渠成,最终给人余味深长的悲凉感。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