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重于泰山的死,也不要苟且的活
2018-07-31 15:36:00
  • 0
  • 0
  • 0
  • 0

时常看一看《浴血广昌》这样的电影是非常好的,可以让我们时刻铭记平凡生活有多来之不易,它的社会意义要远远超过电影本身。

电影里的枪战足以载入影史,战争的惨烈程度让人咋舌。开场的镜头就是红军为了抵抗敌军的坦克像肉盾一样一波一波往前送命,有红军被炸断了腿,想死,却半死不活,只能忍耐着。有红军索性破罐子破摔,冲向坦克,坦克碾过,他就这么变成了一滩溅起的血水。即使“生命在战争面前太微不足道了”这句话很过时,但我还是要讲,因为这种场面实在太让人难过了。

看完电影我好几个小时都缓不过劲来,脑子里纷纷扬扬的都是那个年代战火纷飞的震撼和毫无功利的温情。就拿一个场景来说,赖三伢没条件读书,在看到何护士写日记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但他并没有很说教的表达有文化真好,而是很真诚的念叨了一句“有文化真好,还能给家里写信”,就是这后半句触动到了我。

在那个年代,通讯没有手机,从身体里拆子弹没有药,没有人能拍着胸脯保证能活到明天,生死不过一瞬的事,每个人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家,而就是写信跟家里报个平安都是奢侈的事情。

看《浴血广昌》让我有种看《集结号》的触动。红军的英勇和不屈不挠是令人钦佩的,当他们成了活靶子,接到的命令仍然只有四个字——绝不后退,于是他们便以生命为代价誓死捍守。每一场战争都是用尸体堆砌起来的,我总觉得在死亡面前,社会会失去一切秩序和道德准则,红军却秩序井然,服从命令。

战争只能给人们带来伤痛,大多数红军最后都只能成为死亡人数里的分母,没有任何荣誉可言,但就是这样他们还在冲锋陷阵。我想起了身边一个军人朋友,他曾跟我讲,他也怕死,怕疼,但命令一下,他心里就只剩下了执行。没有这些军人怎么会有我们坦然的享乐?当然,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正像何医生在送五伢子去总医院的过程中救下了一位国民党军官,国民党军官却反手开枪杀了何医生。

红军是深受农民拥护的,这点从村民愿意把修先人祠堂的木石主动送给红军修筑工事,也愿意让家里几个孩子全都投身革命就能看出来。在大是大非面前,村民心里就跟块明镜似的,知道红军在对他们好,也知道该对红军好。比如赖婆婆,五个孙子全送去当了红军,你说她不心疼吗?当然心疼。

听说大孙子牺牲了的时候,赖婆婆极力表现得自然,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等到赖婆婆开口了,她也只是说“我知道红军都是为了我们穷人,既然当了红军,命就是老天给的,生死就随天吧”,然后她偷偷哭了。丧孙确实难过,但要保持坦荡,毕竟村民们的命都算是红军给的。所以红军也好,村民也好,他们都给我很“干净”的感觉。虽然时常洗不了澡,满脸是泥,但内心的坦然、无私让他们显得纯洁、伟大。

我觉得要反复观看才能体会那些稍纵即逝但深刻的细节,也只有反复观看才能感受到如今安稳的来之不易。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曾引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要再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了,用力去生活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