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而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方式,是教育中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一环。但是,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所有的家长其实都是手足无措的。一方面为人父母大家都是头一回,根本没有经验借鉴。即便是对于二胎三胎的父母来说,孩子不同性格不同习性不同,也没办法用以往的经验来对待。所以,家庭教育中“踩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电影《困在心绪里的儿子》就给所有家长展示了面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由“狼叔”休·杰克曼饰演的父亲彼得如何踩到了所有的雷,几乎一步步的把自己的孩子逼到了饮弹自尽的绝境之中,是一部带有很强现实意义,同时题材非常深刻的剧情片。而之所以题材如此深刻,因为这部电影与斩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和最佳男主角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系出同源,编剧导演都是佛罗莱恩·泽勒。同时,这也是导演“家庭三部曲”的第二部。前作主角安东尼·霍普金斯也在本片中倾情出演,让这部电影不仅有优质的剧本为保障,同时又集合了堪称全奥斯卡阵容的演员卡司。
那么,彼得是怎么一步步的把儿子逼上绝境的呢?电影可以说是通过轻松的氛围展示出了每天一个逼死儿子的小妙招。让观众清晰的看到他是如何踩到了家庭教育的每一个雷。首先就是婚内出轨抛妻弃子。这也是让他的儿子产生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一个失去了爸爸的家庭,即便母亲如何安慰为他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在孩子看来,都有可能是他的错。正因为总觉得父亲抛弃自己是自己犯的错,导致了儿子什么都不敢做,什么都没兴趣,因为他怕错的又是他。整个人进入了固步自封的阶段。
而当孩子已经有了心理阴影,抑郁症在内心扎根。是并不容易清除的。此时此刻,彼得以好父亲的面貌重新出现,为了治疗儿子把孩子接回了自己的家,想用家庭的温暖来感染他,感化他,结果却又触了更多的雷。首先是过分相信后妈对儿子的爱。严格意义上来说,“后妈”凡妮莎·柯比确实想拉近和儿子的关系。但别忘了,儿子终究不是她亲生的,隔膜是与生俱来的。何况父亲是因为她才抛弃了家庭,这也让儿子表面对后妈恭敬甚至赞美,但内心依旧疏远,更像是对待客人,绝非把她真的看成亲人。
尤其是父亲和后妈跳舞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儿子的存在,更增加了这种疏离感。而这种安全感的缺失,让孩子在床头藏了一把刀。可后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之后,父亲没有晓之以理,却对儿子一通破口大骂,激烈的对峙让儿子更加看清了后妈“告状”的本质。也认识到了自己依旧是不重要的人。此时父亲却还沉迷在当一个好父亲的自我感动之中。却忘记了他醉心工作努力往上爬早已忽略了儿子的事实。直到学校考试儿子没有参加他才得知儿子又想之前一样早已几个月没有去学校了!!!
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却疏于管教甚至抛之脑后。最该信任孩子的时候却放任后妈说了一堆不信任孩子的话。在孩子需要理解和帮助的时候只会破口大骂。给自己出轨抛妻弃子找一堆借口。始终沉迷在几年前教孩子游泳的“好爸爸”假象里自我感动。还一直觉得自己做的没错。可哪怕你真正关心孩子,去接孩子哪怕一次放学,会连孩子好几个月没去上课都不知道吗?
明明家长做得非常失败,还觉得自己尽了全力,这是当代很多家长的通病。彼得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把这个通病夸张的表现了出来罢了。特别是最后把儿子送进医院,面对医生的专业意见是不能让儿子出院,可面对着儿子的苦苦哀求,“好爸爸”的思想又让他置医生的专业意见不理,武断的决定把儿子带出医院,妄图用亲情感染儿子的时候,他也失去了救治儿子的最后一个机会……母慈子孝,促膝谈心,当他以为一切回到从前,一声枪响打碎了他自己营造的假象。殊不知,正是自己的一通骚操作,才是真正害死了儿子!
整部作品中,安东尼·霍普金斯客串出演爷爷和“狼叔”饰演的彼得对话的一段虽然时间很短,却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处。两位奥斯卡影帝级别的对手戏,完全呈现出了父子相承的特点。爷爷的失败教育让父亲拼命努力去争取成功,但也让他有了偏激的认知,而这种偏激也传给了儿子。所以严格来说,最后的那一声枪响,其实是爷爷把猎枪给了父亲,而父亲装上了子弹,最后打碎了儿子的脑袋……
原生家庭之罪、出轨抛妻弃子、盲目自我感动、忙于工作导致对孩子疏忽大意的虚假关心、后妈和儿子不可调和的关系、对孩子的不信任,还有最后对专业医生指导意见的不信任……不难发现,彼得总是在最该信任孩子的时候不信任他,在最不该听孩子的话时最听孩子的话,还总是沉醉在感情用事的自我感动中,最终把孩子害死了!所以,这部电影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作为反面教材,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非常推荐所有有孩子的家长观看。当然,没有孩子一样适合观看,除了影帝飙戏之外,也能未雨绸缪,给自己的将来避雷不是?